新闻

原位光电离质谱研究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热解机理

应用领域:生物质热解机理研究;生物质热解工艺优化;

‌前言

随着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,木质素作为生物质中含量第二大的有机组分,其热解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。传统的α-O-4和β-O-4连接结构占木质素连接结构的一半以上。本研究采用真空紫外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(SVUV-PIMS)技术,结合气相色谱/质谱联用(Py-GC/MS)系统,研究3种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的热解机理,为木质素热解过程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。

 

‌实验材料与方法

‌仪器配置‌:真空紫外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(SVUV-PIMS)系统;快速热解分析仪(CDS5200)与GC/MS联用系统

真空条件:143.5 Pa

传输管线:全程加热防冷凝

‌样品与试剂‌:4-(苄氧基)苯酚(BOP)、4-(苄氧基)茴香醚(BOA)、愈创木基甘油-β-愈创木基醚(GGGE)‌

样品量:20-40 mg(SVUV-PIMS),0.5 mg(Py-GC/MS)

反应温度:350-500℃

光子能量:9.5-10.5 eV

升温速率:20℃/min

载气:He

‌结果与结论

‌1. α-O-4模型化合物

1.1‌主要产物识别

BOP的主要热解产物有m/z 91:苄基自由基,m/z 92:甲苯,m/z 108:对苯醌,m/z 110:对苯二酚,m/z 182:1,2-二苯乙烷(联苄)。

2-1.jpg

图1  BOP在500℃下的热解产物的光电离质谱图

 

1.2 热解‌机理验证

α-O-4连接结构热解反应‌主要通过Cα-O键均裂引发‌(图2)。苄基自由基和对半醌自由基为主要自由基中间体,其中苄基自由基通过氢提取反应生成甲苯,苄基自由基通过终止反应生成联苄,对半醌自由基有两条途径,包括夺取氢以形成对苯二酚和对半醌自由基的苯氧基-氢键的直接解离生成对苯醌。

2-2.jpg

图2  BOP的均裂Cα−O键断裂机制

 

1.3温度对BOP和BOA热解反应和产物分布的影响

350-500℃范围内,温度升高会提高1,2-二苯乙烷和对苯醌的选择性,降低对苯二酚的选择性,同时有利于氢提取反应的进行。

2-3.jpg

图3 在三个温度下BOP在Py−GC/MS中热解的产物分布

 ‌‌

低温时(350℃)甲氧基氢醌和联苄为主要产物,高温度(500℃)出现4-甲氧基苯甲醛、苯甲醚、苯、苯甲醛和1,4-二甲氧基苯等多种产物。

2-4.jpg

图4 在三个温度下BOA在Py−GC/MS中热解的产物分布

 

2. β-O-4模型化合物

2.1‌主要产物识别

Cβ−O和Cα−Cβ键裂解是β-O-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热分解的初始步骤。主要产物有m/z 196:3-羟基-1-(4-羟基-3-甲氧基苯基)-1-丙酮,m/z 180:松柏醇,m/z 178:松柏醛,m/z 168:4-(1-羟乙基)-2-甲氧基苯酚,m/z 152:乙酰香草酮,m/z 150:香草醛,m/z 136:2-甲氧基-4-乙烯基苯酚,m/z 124:愈创木酚。‌(图5)

2-5.jpg

图5 GGGE在500℃下的热解产物的光电离质谱图

 

2.2‌反应路径分析

β-O-4连接结构热解时Cβ-O和Cα-Cβ键断裂为初始步骤,在实验温度范围内,GGGE的热解反应以协同反应为主,醛类和酮类产物为二次反应产物。‌(图6)

‌途径1和2‌:协同反应机理

‌途径3‌:均裂机理

2-6.jpg

图6  GGGE的热解途径

2.3. 温度对GGGE热解反应和产物分布的影响

低温度(350-400℃):愈创木酚为主要产物,高温度(500℃):愈创木酚急剧减少,醛类和酮类产物随温度升高而增加。

2-7.jpg

图7  在三个温度下GGGE在Py−GC/MS中热解的产物分布

 

SVUV-PIMS 技术在木质素热解研究中展现出显著优势,该技术不仅实现了自由基中间体的精准检测,其“软”电离特性还能规避碎片峰干扰从而提升定性准确性,突破了传统检测方法的瓶颈,为生物质热解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。


‌参考文献‌

[1] Zhou J, Jin W, Shen D,et al. Formation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from co-pyrolysis of lignin-related model compounds with hydrogen-donor reagents[J].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, 2018, 134.

[2] Castilla C, Ruger C P, Lavanant H,et al. Ion mobility mass spectrometry of in situ generated biomass pyrolysis products[J]. Journal of Analytical & Applied Pyrolysis, 2021, 156(Juna):105164.1-105164.12.